期刊简介

               1981年3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反映了我国麻醉学临床、科研发展的水平,促进了国内外麻醉学科的学术交流,引导着我国麻醉学的发展方向;杂志发行世界104个国家,编委会中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加盟,被《化学文摘》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且荣登《化学文摘》千刊表;首批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曾荣获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73/R

邮发代号: 18-4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先后荣获历届河北省优秀期刊奖、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优质产品奖及中华医学会银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麻醉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麻醉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16
  • 国内刊号:13-107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先后荣获历届河北省优秀期刊奖、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优质产品奖及中华医学会银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年第4期文章
  • 麻醉诱导期间异丙酚与利多卡因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利多卡因浓度对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择期手术病人应用微机控制靶控输注利多卡因维持不同目标浓度(Ct),其后从另一接口输注异丙酚,逐渐增加异丙酚目标浓度直至意识消失.根据利多卡因目标浓度将病人分为5组,分别为A组Oug·ml-1(9例)、B组1.25ug·ml-1(7例)、C组2.50ug·ml-1(7例)、D组5.Oug·ml-......

    作者:张兴安;王若松;吴群林;聂煌 刊期: 2000- 04

  • 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血清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麻醉方法对应激性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Ⅰ组)、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术后5d血清IL-6、皮质醇浓度及T细胞亚群.结果Ⅰ及Ⅱ组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Ⅲ组术中、术后血清IL-6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30例病人术毕......

    作者:张红斌;谭武菊;许永广;宋振瑞 刊期: 2000- 04

  • 在吸入和静脉麻醉下连续泵注莱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连续泵注莱库溴铵在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麻醉下的肌松作用及安全性.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手术病人,使用TOF-GUARD监测仪监测肌松.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1.5~3mg/kg、芬太尼1~2ug/kg、莱库溴铵1.5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麻醉时,随机吸入呼气终末浓度为2%~4%地氟醚、0.75%~1.5%七氟醚或0.4%~0.8%异氟醚,或静脉泵注异丙酚75~200......

    作者:傅文;王俊科;裴凌;盛卓人 刊期: 2000- 04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可行性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经左房给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从19例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心病患儿中,随机抽取6例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其余患儿采取经中心静脉给药.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安放Swan-Ganz导管,待术中放入肺动脉.左房给药组患儿,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30cm长的4号深静脉管,待手术中经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放入左房,作为手术后经左房给药的通路.两组患儿均在开放循环后,......

    作者:于存涛;刘迎龙;朱晓东;张东亚;常勇男 刊期: 2000- 04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目的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6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2.5mg+芬太尼2.5ug后30min,PCEA输注0.075%丁哌卡因与2ug/ml芬太尼的混合液,随机双盲分为三组:A组为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B组为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输注速率6ml/h;C组为输注速率......

    作者:曲元;吴新民;徐成娣;关婷婷;刘莉平;马琼 刊期: 2000- 04

  • Na+/H+交换抑制剂对离体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Na+/H+交换抑制剂二甲基阿米洛利(DM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离体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装置上,采用主动脉逆灌法,停灌30min后复灌30min,造成MIRI模型.离体鼠心脏稳定灌流20min,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DMA5umol/L组、lOumol/L组和20umol/L组,每组各8例.记录心电图和心肌收缩力的变化,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30min时......

    作者:王红杰;马青;张达仁;高文山;安海水;段士芬;赵金寿 刊期: 2000- 04

  • 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影响

    目的研究安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影响.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3组,对照组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形成肝缺血45min,开放再灌注120min;安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组,于缺血再灌注前分别吸入1.68%安氟醚和1.15%异氟醚20min和药物清除10min.结果缺血前,三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酶(GGT)活性......

    作者:张健;叶敏;彭章龙;吴蓉蓉;刘萍;张洪福 刊期: 2000- 04

  • 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在体细胞系细胞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鼠、犬、人体细胞系细胞的表达水平,评估转脑啡肽基因细胞系用于细胞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或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pCMVhPPE(pE)单独或与pRSVneo(pN)共转染导入三种哺乳动物体细胞系细胞(NIH/3T3,MDCK,WISH)中.用G418培养液筛选阳性共转染细胞,扩增培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脑啡肽(ENK)的含量.结果双......

    作者:杨茂元;郑从义;毕好生;屈三甫;张咸伟;张传汉 刊期: 2000- 04

  • 氯胺酮对应激大鼠脑组织不同区域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氯胺酮对应激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药物防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单纯电刺激组(S组)腹腔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氯胺酮处理组腹腔分别注入氯胺酮lOOmg·kg-1(K组),每组7只.注药5min后接通电刺激仪,C组不通电,其余两组均以2mA直流电行电刺激足底,刺激时限1s,间隔30s一次,持续15min.刺激后30......

    作者:许霁虹;赵平;王多友;王凤学 刊期: 2000- 04

  • 延迟性神经元死亡与脑缺血后海马羟自由基产生和ATP含量变化的关系

    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l区锥体细胞常发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aldeath,DND)[1、2].研究认为,脑缺血后的DND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期间大量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3].本实验拟动态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羟自由基(OH·)含量的变化,同时进行病理检查,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动态测定海马ATP、ADP和AMP含量的变化.......

    作者:陈群;曾因明;顾卫东;范建伟 刊期: 2000-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