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1年3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反映了我国麻醉学临床、科研发展的水平,促进了国内外麻醉学科的学术交流,引导着我国麻醉学的发展方向;杂志发行世界104个国家,编委会中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加盟,被《化学文摘》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且荣登《化学文摘》千刊表;首批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曾荣获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73/R
邮发代号: 18-4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先后荣获历届河北省优秀期刊奖、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优质产品奖及中华医学会银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麻醉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16
- 国内刊号:13-107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诱发电位监测
外界发生的事件以不同形式刺激人的感官并引发神经冲动,该冲动经特殊的感觉通路传入大脑皮层进行整合加工、并做出适当的反映.在神经冲动传导的不同节段上,有关的神经元结构都会产生自身电位活动,如果在头皮或身体其它部位安放检测电极,这些电位活动可被记录下来,所记录下的电活动即是诱发电位(EP).其基本持征为EP与刺激存在明显的锁时关系,重复刺激时波形及幅度基本相同.为把EP信号从噪声中分离出来,现今为广泛应......
作者:岳云 刊期: 2001- 10
-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多系统功能障碍与处理
创伤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几种主要疾病之一.在创伤中,颅脑损伤所占的比例很大,发生率高、伤死率突出,占伤死总数的50%以上[1,2].除原发损伤过于严重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其合并损伤及继发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减少或避免有害的因素,提高围术期的管理水平,是减少伤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恩真 刊期: 2001- 10
-
心血管手术时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有许多环节都扰乱机体生理环境,即大量与机体不相容因素产生,带来一系列机体反应,首先启动机体的炎症反应.1.血液的吸引手术中,尤其心脏手术中血液被吸引时,由于血液和空气大量接触而激活血小板,白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毒性物质,这时被激活的血液中含有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红细胞破坏后的游离血红蛋白等.......
作者:胡小琴 刊期: 2001- 10
-
静脉麻醉的一些进展
现代麻醉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特别是近10多年来无论是在麻醉学的理论方面,还是在麻醉药品、监测设备和麻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介绍静脉麻醉的一些进展.一、常数Keo[1]血浆并不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生物相才是静脉麻醉药的作用部位.常数Keo代表血浆和生物相药物浓度平衡的速度,t1/2Keo是血浆和生物相药物浓度平衡达一半的时间.药物注射后其作用的达峰时间同样与Keo有关,t1/2Keo......
作者:吴新民 刊期: 2001- 10
-
使我国的麻醉事业再铸辉煌
在这新世纪初始,我们迎来了创刊20周年.20年来,像一株幼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风风雨雨,与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起成长.也是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自从WilliamMorton于1846年10月16日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公开示范乙醚麻醉以来,迄今已155年.麻醉学科已发展成为包括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危重病人监护等多方面的独立学科.我国麻醉学作为一个医学专业是解放后开始的,当......
作者:罗爱伦 刊期: 2001- 10
-
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1983年Schuttler等[1]首先报告微机辅助输液泵全静脉麻醉系统(computer-assistedtotalintravenousanaesthesia,CATIA),他们应用该系统对6例妇科病人进行依托咪酯与阿芬太尼麻醉获得成功.他们的给药方式如下:首先给一个负荷剂量(bolus),然后按照药物从机体排除(elimination)的速率与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transfer)的速......
作者:王若松 刊期: 2001- 10
-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阿片类药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治疗.本文就临床所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受体机制进行讨论,后对阿片类药的成瘾性研究以及实验性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开发加以介绍.一、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和位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涉及脊髓和脊髓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吗啡和其它作用于μ受体的阿片激动剂选择性的抑制多种伤害性反射,当鞘内给药或局部脊髓背角滴注时,镇痛效果显著,其它感觉传导通常不受影响.其机制至少包括三个以上:......
作者:徐惠芳 刊期: 2001- 10
-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Malignanthyperthermia,MH)是由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所触发的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MH以白种人多发,但在人类不同种族中均有报道,说明MH并非种族特异性.儿童MH发病率(1/15000)明显高于成人(1/50000).儿童好发年龄多在1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MH以先天性疾病如持发性脊柱侧弯、斜视、上睑下垂、脐疝、腹股沟疝等多见,在其它外科疾病中也有散在报道.......
作者:郭向阳;罗爱伦 刊期: 2001- 10
动态资讯
- 1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和膜电位的影响
- 2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可行性
- 3 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 4 抑肽酶在家兔SMAO模型中对肠粘膜内pH及门静脉血气的影响
- 5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
- 6 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
- 7 塞来昔布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
- 8 重症病人应激期血磷与补磷
- 9 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 10 p38MAPK/iNOS/HO-1信号通路在赤芍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11 琥珀胆碱致恶性高热一例
- 12 不同压力静态膨肺对患者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 13 湖南省2001年麻醉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
- 14 硫氢化钠对浅低温用于心搏骤停复苏大鼠脑保护的改良作用
- 15 异丙酚预防剖宫产术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相关不良反应的适宜血浆靶浓度
- 16 肝细胞mPTP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17 电针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AMPK活性的影响
- 18 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与乌司他丁比较
- 19 全麻患者经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盲探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 20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的影响